唐朝时,蒲州虞乡县(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有一座山中道观,环境非常清幽寂静,有一位出身涤阳徐氏的道士住在此道观中。

 

唐文宗李昂大和(或作「太和」)年间,道士曾在某一个晚上登上法坛观望,见庭院中忽然有奇异的光亮从井泉中散发出来。不久之后有一个东西,外形像兔子,颜色像纯金般黄澄澄的,随著那光亮冒了出来,绕著法坛转圈圈,过了许久之后,才又回到井中。自此以后,每天晚上总是能见到这只黄兔子出现,道士觉得此事非常奇怪,也不敢随便对外声张。

 

后来因为这口井有些淤塞,在掏井清淤时从井中挖得了一个金兔子,个头非常小,却能散发出灿烂的奇异光亮,道士就将这个小金兔子放在了巾箱中收藏著。当时御史李戎就在蒲津渡(古代黄河渡口,位于永济市境内)这里当差办公职,李戎与道士是好朋友,道士就将这个小金兔子送给了李戎。到了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,李戎奉先县(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县令调任为忻州(今山西省忻州市刺史,这个小金兔子忽然不见了。一个多月后,李戎就过世了。

 

----- 偶素分隔线 之 备注 -----

 

:「涤阳」,此为家族宗祠堂号,「涤阳」是徐氏的郡号,应是位于江苏山东一带。

 

:网路版原文此处的「遣」应是「遗」,赠送。

 

改编自 《宣室志》

 

原文:

 

《宣室志》.《补遗》.虞乡道士

 

虞乡有山观,甚幽寂,有涤阳道士居焉。

 

大和中,道士尝一夕独登坛望,见庭忽有异光,自井泉中发。俄有一物,状若兔,其色若精金,随光而出,环绕醮坛。久之,复入于井。自是每夕辄见。道士异其事,不敢告于人。后因淘井,得一金兔,甚小,奇光烂然,即置于巾箱中。

时御史李戎职于蒲津,与道士友善,道士因以遣(遗)之。其后戎自奉先县令为忻州刺史,其金兔忽亡去,后月余而戎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