减法是勇气,加法是智慧 ___ 选自《衣橱加法:拥抱丰盛的自己

衣橱加法:拥抱丰盛的自己


衣橱加法:拥抱丰盛的自己》的作者陈丽卿,成立了一个专门协助个人品牌塑造、企业员工形象整合训练,与专业形象顾问培训的机构Perfect Image陈丽卿形象管理学院,并分享多年来在形象力上的观察与实务经验。这本书的焦点不仅在于外在的穿搭,也从「衣橱」这个生活场域出发,带领我们重新看见自己。

认识自己

这本书很有趣,从日常穿衣打扮中,谈关于「」、「」、「」的议题,从没想过买衣服也可以这样去思考,其中一个小段落介绍到「穿衣身心灵整合法」:

  • 用「」眼光:最直观的从外观上看,这样的打扮是否好看。
  • 用「」角度:这个打扮除了好看与否之外,是否适合今天的场合,是否得宜
  • 用「」观点:这样的打扮就自己内心而言,有否感到自在?还是感到别扭?觉得这不像自己?

例子:专业(身)热情(灵)的业务员(心)。透过这三个层面协调,才能真正传递出内外一致的形象。

当我们能先用这样的观点去思考时,可以再深入去探讨所谓的「好看」、「得宜」甚至「不像自己」这些自己既定的看法,是否是让自己一直困住的「包袱」,例如:

  • 」的包袱:瘦穿衣服才好看、高的人才适合穿这种衣服等等...
  • 」的包袱:婚后就不用太在意自己外表与穿著...
  • 」的包袱:拿名牌包感觉是虚荣的...

事实上,这些限制常常来自社会与他人加诸于我们的眼光,不一定是真实的自己。书中提醒我们,不是要否定原本的想法,而是邀请我们停下来,诚实地问问自己:我是真的这样相信,还是只是习惯了这样想?

不是假装,而是提炼出最真实的自己

作者也提到关于「假装」的问题,有人问过作者,改变自己是不是要把真正的自己隐藏起来,用不同的面具去面对人,作者认为要找到自己的特质,去「强化」或「提炼」出来,大概就如同辣椒怎么提炼出甜味?无法!但你可以将这个辣椒做出不同的料理,如果硬是把不是自己的特质强加在自己身上,就会显得不协调,不过我们可以经由尝试,去认识什么才是适合自己,就拿刚刚提到的那些包袱的例子,其实应该要转变去想「那我这种身型该怎么穿搭才好看」,放下那些包袱的想法前进。

当你发现自己其实能拥有专业形象,那份专业的形象不只为你赢得他人的赞赏,也在无形中巩固了你的自信,这份自信,不是自满,是一种向内扎根的力量,驱动你更渴望成长,更愿意持续精进。

发现「原来我可以」,能让人产生再往前的动力

是终点也是起点

书中提到以往我们达到一个阶段后,会认为就是the end了,仔细想想好像有那么一点这种思想在里面,达到了某一个阶段、里程,然后就仿佛停滞了,作者认为人生不应该是笔直的线,应该是一环又一环精采的圆。

形象之所以与所谓人生阶段有关系,是因为每个阶段对应著不同的角色,当「样子」不同了,也是在提醒我们「进入新的阶段了」。

用角色地图打造衣橱,活出清晰的自己

对于总觉得「少一件衣服」的人,书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,制作「角色地图」。这张地图不是要我们买更多衣服,而是帮助我们厘清自己在不同生活场域中的角色定位形象需求。例如:在工作中,我希望呈现什么样的形象?在家庭中、朋友聚会时,我又希望带给人什么样的感觉? 当我们更认识自己、厘清角色之后,会发现衣橱里其实不需要更多选择,而是要更有意识的去选择,让采购,不再是补偿或冲动,而是建立自己的生活风格与自我价值的实践。 书中也提到「换场」的概念,例如将上班服与下班服区隔开来,觉得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仪式感,也帮助我们转换情绪与心境,让生活更有乐趣。

结语

衣橱加法:拥抱丰盛的自己》不是教我们怎么买更多衣服,而是告诉我们怎么用衣服与自己好好对话。每一次整理衣橱、每一件穿上的衣服,其实都是自我关系的展现。 在这个讲求效率与表现的时代,我们很容易忽略内在的声音,而形象管理不只是对外的包装,更是一种内在的梳理,让我们去思考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」。 穿衣也是自我价值价值观的呈现,真正的加法,不在于外在的堆叠,而是在梳理后,更勇敢、更诚实地面对内在的渴望与想法,这样才能真正为生活加分。

真正的「加法」,不是买更多,而是在减去他人眼光与过往包袱后,慢慢加回自己真正想要的模样。


欢迎加入我的沙龙,你的追踪、爱心与每月小额订阅,对我都是很重要的鼓励!

如果你也喜欢植物与花艺作品,也欢迎追踪我的IG: 喜欢花艺的女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