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说 – 李员
唐朝时,有一位名叫李员的进士,本是河东人,现住在居长安城中的延寿里。唐宪宗李纯、元和元年的夏季,有一个晚上,李员独自在房内,才刚在床榻上躺平,还未及见到周公,忽然听见房间的西侧角落处有些微声音传来,这声音听起来纤细而遥远,又清脆得像是敲击金属玉石类的乐器所发出的乐音,如此这般持续了许久而不曾中断。接著又有歌声传来,歌声非常清澈悠扬、很是轻盈的感觉,也是久久不曾停歇。李员暗自记下了歌词,内容是:
「色分蓝叶青,声比磬中鸣。七月初七日,吾当示汝形。」
当歌唱完时,那些乐音也都停止了(注),听得李员既惊讶又奇怪,天亮后随即吩咐家僮仔细搜索声音来源处,却是什么踪迹也没发现。到了晚上,李员才刚独自待在房间没多久,便又听见那乐音歌声,乐音凄凉悠扬且持续了许久,同时歌词内容也如之前一样。等到声音停止后,李员心知这一定有妖物作祟,但似乎又没有什么安全疑虑,也就默默的奇怪著而不怎么害怕。如是这般接连数晚,李员都能听见同样的声音。
后来到了秋季七月,自初一起接连六日的晚上都会下一场大雨(注),李员住处的厅堂北侧有一道矮墙就被雨水冲垮了。墙垮后的次日,也就是七月七日,从墙的北侧又传来了那奇异的声音,李员惊讶之际便循著声音前往查看,在矮墙下方找到一个缶(腹大口小、盛酒的瓦器,酒坛),高度只有一尺多,是用金子打造而成的,但上面的图案纹饰非常的古朴,与当时所制造的缶很不同。若遮蔽表面反射出的光芒,则隐约可以发现表面上有些文字模样的图案,但仔细查看却又看不见,看来这是一个年代极久的器物。敲一下,这个金缶发出的声音能延续很长的时间。
李员随即命家僮小心的洗去金缶上的尘土与苔藓,这才能看清楚表面上的那些文字,都是小篆字体,是东汉书法家崔瑗(字子玉)所创作的座右铭,内容是:
无道人之短,无说己之长。施人慎勿念,受施慎勿忘。
世誉不足慕,惟仁为纪纲。隐心而后动,谤议庸何伤?
无使名过实,守愚圣所臧。在涅贵不缁,暧暧内含光。
柔弱生之徒,老氏诫刚强。行行鄙夫志,悠悠故难量。
慎言节饮食,知足胜不祥。行之茍有恒,久久自芬芳。
李员看清楚后,对这个金缶更感到奇异,然而最终还是无法知道这个金缶是什么时候制造的器物。
----- 偶素分隔线 之 备注 -----
注:「阕」,音「却」,事情结束,止息。
注:「甚雨」,骤雨、大雨。
改编自 《宣室志》
原文:
《宣室志》.《补遗》.李员
进士李员,河东人也,居长安延寿里。元和初夏,一夕,员独处其室,方偃于榻,寐未熟,忽闻室之西隅有微声,纤而远,锵然若韵金石乐,如是久不绝。俄而有歌者,其音极清越,泠泠然,又久不已。员窃志其歌词曰:
「色分蓝叶青,声比磬中鸣。七月初七日,吾当示汝形。」
歌竟,其音阕。员且惊且异,朝日命家僮穷其迹,不能得焉。是夕,员方独处,又闻其声,凄越且久,亦歌如前。词竟,员心知为怪也,默然异之。如是凡数夕,亦闻焉。
后至秋,始六日,夜有甚雨,𬯎其堂之北垣。明日,垣北又闻其声,员惊而视之,于北垣下得一缶,仅尺余,制用金成,形状奇古,与金之缶甚异。若翳其光,隐然有文,视不可见,盖千百年之器也。叩之,则其韵极长。即命涤去尘藓,方可读之,字皆小篆书,乃崔子玉座右铭也。员得而异之,然竟不知何代所制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