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中考绩来了!遇到同仁自评太高,主管该怎么说才不尴尬?
目前是广告占位区域
1/考绩季最怕的,就是「自己给自己打满分」
每年 6 月,总有人在自评表写下满分 5 分或「表现超标」,但事实上可能只是「正常完成交办事项」
你知道他并没有超出预期,但又担心如果直接指出,会伤了对方的自信与关系。
这时候,不是要「纠正错误」,而是带领对方「看得更准」2/用「三段式沟通架构」开启绩效对话
1. 问观点:
「你怎么看自己这半年的表现?为什么给这个分数?」
2. 对事实:
「我们一起回顾这几个任务的成果、合作状况,你的角色和影响力是什么?」
3. 调期待:
「那我们对于未来半年,有没有新的挑战和目标?」
这个流程不是打脸,而是帮助同仁「自我比对 → 理解差异 → 接纳调整」。
3/用比较参照系建立「相对定位」感
有些人高估自己,不是故意,而是「缺少参照」
这时候你可以:
- 横向对比:这个目标你完成得不错,但和另一位也处理同样任务的同仁相比,他主动争取了额外优化方案,你觉得呢?
- 纵向对比:你去年做到这个程度,当时是给 3 分,今年你觉得有做到超越吗?
参照物一给出,评估就有了框架。
4/用 STAR 法则帮助他「具体化贡献」
不是每个人都会写绩效。你可以用 STAR 模型协助同仁:
- Situation(情境)
- Task(任务)
- Action(行动)
- Result(成果)
「你提到协助产品上线,可以分享你做了什么具体行动,产生什么影响吗?」
这样让对话聚焦在「实际成果」而非「印象与情绪」。
5/沟通难题案例:同仁回你「我真的很努力」怎么办?
先肯定努力,再引导看影响力。
不说:「努力没用,看结果」
改说:「我看到你的投入,也很重要;我们再一起看看,这样的努力对整体成果造成了什么影响?」
→ 引导从「做了什么」转向「影响了什么」
6/从评分到引导职涯成长,主管该做的三件事
- 说明评等标准是怎么来的
「我们团队对于 '超标' 是怎么定义的?不是只看加班或主动,是有没有产出超出预期影响力。」 - 提供下一阶段挑战建议
「这次我们可能评为达标,但我觉得你有机会挑战更高,例如尝试带一个跨部门小专案。」 - 留下成长计划做收尾
「我很期待我们一起订一个具体目标,半年后我们再一起看成果如何。」
7/主管不该只当打分人,更该是视野教练
考绩不是惩罚制度,而是一次「成长校准的机会」。
📍 真正的绩效对话,不是「打几分」,而是「帮你知道怎么升到更高分」。
📍 真正的好主管,不会让同仁「失望」,但会让他「看见盲点」。